

中華簡史428
文 雷劍
在云南境內,有一個稱為"南詔"的少數民族政權,唐高宗時就歸附了中央政府。開元二十六年(公元738年),玄宗策封其首領皮邏閣為越國公,后又封為云南王,允許世代承襲王位。
天寶七年(公元748年),云南王閣羅鳳即位。兩年后,他在拜會唐的邊境將領時發生爭執,閣羅鳳一怒之下,領兵攻殺了云南太守。十一年,南詔改向吐蕃稱臣,以后就屢次與唐朝發生戰爭,棄"云南王"不用,轉而接受吐蕃的封號"贊普鐘(贊普的弟弟)。"
一位學識淵博的儒者
但是敵對的狀態并未隔斷南詔和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。
南詔沒有本族文字,貴族子弟學的是漢族傳統文化。唐肅宗至德元年(公元756年),閣羅鳳攻入巂州(今四川省西昌)境內,擄獲了大量的漢人。其中有一位名叫鄭回的唐朝西滬令(官名),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儒者。閣羅鳳請他做兒子鳳迦異的老師。鳳迦異又讓自己的兒子異牟尋、孫子尋夢湊拜鄭回為師。
大歷十四年(公元779年)閣羅鳳死,孫子異牟尋繼位,任命鄭回為清平官(相當于宰相)。同年,南詔與吐蕃合兵20萬進犯唐朝的蜀中地區,被李晟等唐將打敗。異牟尋將都城遷往苴咩城(今云南省大理附近),吐蕃加封他為"日東王"。
任命鄭回為清平官
唐德宗貞元三年(公元787年),吐蕃忽然又派來使者。使者走后,鄭回進王宮見異牟尋神情憂郁,就問:"王爺在為什么不高興?是不是因為吐蕃來使呢?"
異牟尋低著頭說:"8年前那一仗,10萬人馬就傷亡了9?萬,南詔國小力薄,怎能經受得起?吐蕃貪得無厭,垂涎唐的州縣已久,現在他們又強要我南詔發兵去助戰,我該怎么辦?"
難道是想念大唐了嗎
鄭回搖搖頭說:"吐蕃贊普對你恩重如山,還授予王位,我南詔似乎應該出兵助戰!"
異牟尋急了,叫道:"老師,這是您的真心話嗎?吐蕃對我南詔從來只知道征兵、征錢、征糧,我早就忍不下去了!南詔不想打仗,吐蕃非讓我打不可。吐蕃只知道損人利己,哪有什么恩情可言!"
鄭回笑著說:"若論到恩情,我曾聽南詔的老人們說,先王歸附大唐時,大唐從不向南詔征收貢賦徭役,反而派工匠農夫教南詔人制造農具、耕作田地。"停了一會,鄭回又輕輕地問:"照王爺的意思,難道是想念大唐了嗎?"
異牟尋走上前一步,握著鄭回的手說:"老師,我看得出來,爺爺(閣羅鳳)在世的時候,您就反對和吐蕃結盟,一心要恢復與大唐結好。我從小也一直希望真的能有這么一天!"
一直希望真的能有這么一天
鄭回驚喜交加地問:"這可是王爺的真心話嗎?
異牟尋說:"當然是真的!大唐的禮樂教化至今在南詔生生不息,南詔人人仰慕中原的文化,經老師您這么多年以儒學相教誨,各部酋長也都心向大唐,鄙視吐蕃。"
先放出風聲,讓唐將有所準備
說到這兒,他嘆了一口氣:"可惜從爺爺的時候起,30年與唐刀兵相見,積怨太深,唐天子還能原諒我嗎?"
鄭回說:"這個不必耽心。突厥世代為患中原,太宗都能信之不疑,準許其貴族到長安帶刀宿衛內宮。吐蕃反復無常,朝廷都能三番五次派使者去重修舊好,何況南詔以往就是唐的屬國,因邊將從中挑撥而結怨,又因吐蕃屢次逼迫不得已才與唐為敵。王爺只需派使者向天子解釋清楚,哪怕天子一時不肯赦罪,只要身邊有一二賢臣,就必定會以大局為重,接受南詔再做唐臣的。"
唐代的南詔位置
異牟尋聽得連連點頭,高興地說:"好!我馬上派使者去長安求見天子!"
鄭回連忙擋住他,說:"不可魯莽!遣使入朝過于興師動眾,沿途的小國又多數歸附了吐蕃,難免有吐蕃的探子,只怕使者還未走多遠,吐蕃的騎兵倒先攻到城下。那時,我們還沒有和朝廷聯絡好,勢單力孤,難以御敵。不如先放出風聲,讓唐將有所準備。等吐蕃或戰敗、或內亂,放松對南詔的警惕時,再派出使者……"
異牟尋點頭稱是。
(待續)
(編輯 黎平)
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频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