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中華簡史429
文 李貞子
唐德宗建中四年(公元783年)十月的一天,長安城里突然涌進數千名士兵,他們手執兵器,大聲亂喊,沖散街上的人群,向皇宮奔去。說來也奇怪,昔日戒備森嚴的皇宮,這時竟無人把守,任他們向里面沖。
到了皇宮內,士兵們見滿屋都是珍寶,不由得一陣哄搶,拿得動的,就拼命往懷里揣,拿不動的,就推倒、砸碎,把這個宮禁圣地糟蹋得不成樣子。
找皇帝老兒算賬去
這些士兵是從涇原過來的,他們原是奉德宗之命,前來援救東都洛陽。但路過長安時,不知是誰說了一聲:"皇帝老兒在這里盡情享樂,而我們衣服破舊,糧食粗劣,卻去為他拼命!"
這話立即得到響應:"對,我們不干了,去找皇帝老兒算賬去!"帶兵的將領一看情形不對,想出來阻止,但哪里擋得住?
德宗得到士兵嘩變的消息,慌了手腳,急令保衛京師的神策軍出去鎮壓,但神策軍早已逃得無影無蹤。
德宗無奈,只得帶著太子嬪妃出了北門,聞訊趕來的文武官員護送德宗向奉天(今陜西乾縣)倉皇逃去,于是出現了前面所說的一幕情景。
德宗向奉天倉皇逃去
發動兵變的士兵們,找到閑居在長安的原涇原節度使朱泚,奉他為大秦皇帝。朱泚立即率兵圍追逃往奉天的德宗君臣。
一個他最離不開的人
德宗逃到了奉天,喘息未定,就用眼睛在隨行的官員中掃來掃去,發現少了一個他最離不開的人,于是急問:"陸贄怎么沒有到,誰能找到陸贄,朕賞他千金!"
他所要找的陸贄,是一位翰林學士。德宗還在當太子時,就常聽人說起陸贄,所以一即位就把他召到身邊來陪伴,對他言聽計從,難怪當時人們把陸贄稱為"內相"。
聽說皇帝在到處找他,陸贄于第二天一早就趕來見駕,德宗高興地說:"朕終于又見到愛卿了!朕找你來,是想問問如何收拾這個局面。"
陸贄直言不諱地說:"如今叛亂遍及全國,京城不保,陛下不得不出奔奉天,教訓是很沉重的。依臣之見,陛下應該公開承認自己的過錯,向天下謝罪,取得百姓的諒解,感化叛亂的將士,這樣,國家或許還有救。"
陛下應該公開承認自己的過錯
德宗默然片刻后說:"那就請愛卿為朕擬個罪己詔吧。"
詔書一出,果然天下震動,不要說一般的老百姓了,就是那些心如鐵石的武將,勇猛兇悍的士兵,也都感動得直掉眼淚。奉天之圍很快就解除了。
不如連過去的尊號都去掉
這點小小的成功,就使德宗陶醉了。
這年冬天,一些星術家到處放風說:"大唐開國至今,已有160多年了,應該有所改變,才能使國家重新興旺發達起來。"這種議論,正合德宗的心意,他也正想從下一年年初開始,更改年號,給自己再上尊號。他帶著試探的口氣問陸贄:"現在群臣都要求朕的尊號上再加一兩個字,你看如何?"
陸贄毫不猶豫地說:"此事萬萬不可!加尊號的風氣,并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,在國泰民安的時候這樣做,已顯得不謙虛,在國家面臨叛亂的時候,還這樣做,那就更不得體了,如今陛下出奔在外,皇宮還在叛臣賊子手里,天下不得安寧,在這人心向背的關鍵時刻陛下應該時時不忘給自己敲警鐘,獲取民心,千萬不能被這種目光短淺的議論所左右。"
德宗為難地說:"你說得雖然有道理,但時運必須有所改變,也不能太古板。你再想想,看還有什么好辦法。"
陸贄仍然固執已見:"自古以來,君主的稱號,有的稱皇,有的稱帝,有的稱王,都只有一個字。到了秦始皇,才同時用了'皇帝'兩個字,后代就這么沿襲下來了,可見人主在臣民心目中的份量,并不是由尊號的多少決定的,與其因加尊號而失去民心,不如連過去的尊號都去掉。"
并不是由尊號的多少決定的
德宗終于被說服,只將年號由"建中"改為"興元",這件事就算了。
勸說德宗善待李楚琳
興元元年(公元784年)二月,陸贄隨德宗到梁州,被封為諫議大夫。
有一天,德宗怒氣沖沖地對他說:"李楚琳這個人太可惡了,不除掉他,難解朕心頭之恨!"
德宗怒氣沖沖
也難怪德宗發怒,當涇原的軍士在長安兵變的時候,原為鳳翔衙將的李楚琳,不但不為朝廷分憂,反而乘機殺死了鳳翔節度使張鎰,投靠叛亂的朱泚。等到奉天之圍一解除,他又急急忙忙派人前來朝貢,因為當時天下正亂,德宗只得任命他為鳳翔節度使,但心里對他十分痛恨。
陸贄又何嘗不恨李楚琳呢,被殺的原鳳翔節度使張鎰,正是陸贄的忘年之交,當陸贄還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小縣尉時,張鎰就很器重他,并極力加以推舉。
但大敵當前,陸贄只得丟開個人的恩怨,勸說德宗善待李楚琳以穩定局勢,德宗想想也對,就把怒氣壓下去了。
(待續)
(編輯 黎平)
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频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