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中華簡史430
文 孫華麗
唐德宗在位時實行了一種稱為"宮市"的制度,由宦官外出采購宮廷所需的器物。這引起許多人的非議。深居在東宮的太子李誦也知道了,有一天,他和侍讀們(陪伴太子讀書或娛樂的東宮屬官)說到了這件事。
太子近來迷上了下棋
不久,宦官們安排在東宮的耳目去報告說:"太子近來迷上了下棋。"宦官對此也就不以為意了。
實際上,太子和王叔文利用下棋時在談論國事。
利用下棋談論國事
李誦看出王叔文很有才干,問他:"藩鎮割據愈演愈烈,怎樣才能使他們降服?
王叔文說:"治外必先安內,如今內憂最大的是宦官專權,使得朝廷行事難以自主,更不用說削平藩鎮這樣的大事了!實際上,我朝并不缺乏忠心而又善戰的良將。但連郭子儀、李光弼二公都屢遭宦官陷害,縱有良將又有什么用?"
太子李誦恨恨地說:"這些不安份守已的中官,將來一定要嚴辦!但我不懂,宰相們在干什么?居然若無其事!"
王叔文笑笑說:"當今宰相大多出身豪門,臣對他們知之甚少,但臣有一些位卑官低的好友,才學出眾,個個能擔重任。肅清權宦之后,要大力推行吏治,所以臣已為殿下留心好久了,希望今后您能起用他們。"
李誦聽了很感興趣,王叔文就向他推薦了韓泰、韓曄、柳宗元、劉禹錫、韋執誼等人,并說:"臣以為柳、劉二人有宰相之才!"
宦官還掌握著禁軍
公元805年正月,德宗駕崩,李誦(順宗)即位,可惜他這時已得了風疾,不能說話,上朝時只能坐在帷簾后面,用筆寫下自己的決定,由身邊的宮人代為傳達。
順宗想拜王叔文為宰相,王叔文因自己資歷淺,又一直侍讀東宮,怕引起宦官的懷疑,極力推辭。
順宗于是改任資歷較深的韋執誼為相,任王叔文為翰林學士,起實際決策的作用。
王叔文凡事都與韓泰、柳宗元、劉禹錫等人商量,做出決定后通過翰林侍詔王伾進宮稟報順宗,寫下詔書,發到中書省由韋執誼向下傳達,不給宦官們留下把柄。
凡事都與韓泰、柳宗元、劉禹錫等人商量
按照順宗的意思,一開始就應將為非作歹的大宦官一網打盡,王叔文以為不可,說:"性急不得!宦官還掌握著禁軍,將他們逼急了,說不定會孤注一擲,那就危險了。只能一點一點地剝奪他們的權力。"
二月,順宗下詔取消宮市、五坊小兒,又免除民間欠稅和一切雜稅。朝野上下立刻響起了一片贊譽之聲。宦官們因為宮市的收入只占其非法收入的極小部分,也沒有表示異議。改革的第一步成功了。
宦官們看到事情的嚴重性
但是,當時朝中有一批頑固守舊的大官僚,以杜黃裳、武元衡、袁滋等人為首,他們對韋執誼、王叔文等人從低級官員一下子被提升為宰相和"內相"(翰林學士參與決策,稱為"內相")極為不滿,又見革新派第一項措施就深得民心,更加忌恨,唯恐其他贊同改革的低級官員也會迅速崛起,取代自己的高位。于是,他們中的有些人就開始和宦官相勾結,阻撓改革的進程。
王叔文改革的下一個目標是財權。當時鹽、鐵專賣的收入占國家總收入的一大半。三月,順宗命宰相杜佑兼"度支及諸道鹽鐵轉運使",以王叔文為副使,革新派掌握了實權。
這時,宦官們終于看到事情的嚴重性,立即進行反撲。大太監俱文珍三番五次逼著順宗,將廣陵王李純立為皇太子。
俱文珍等又以太子的名義,要順宗撤消王叔文"翰林學士"的頭銜。順宗對此感到很為難,連夜派人去通知王叔文。
派人去通知王叔文
王叔文思考再三,托人暗中對順宗說:"臣等正在謀劃剝奪宦官的兵權。陛下先答應他們的請求,否則會讓他們發現您在支持我們。好在財權還在手中,王伾還是學士,您只需繼續按臣的意思行事,不久就會大功告成!"
五月,順宗下詔削去王叔文的"學士"的名號,卻額外準許他隔三五日進入翰林院議事。
緊接著,又有一道詔書下來,任命右金吾大將軍范希朝為"左右神策軍京西諸營兵馬節度使",韓泰為副使。
神策軍是當時主要的禁軍,總鎮設在奉天,宦官楊志兼、孫榮義分任左、右護軍中尉。這兩個人不學無術,而且正因為王叔文遭貶而得意,一時并沒有把這件事和革新派連在一起。
(待續)
(編輯 黎平)
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频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