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中華簡史428
文 雷劍
在云南境內,有一個稱為"南詔"的少數民族政權,唐高宗時就歸附了中央政府。開元二十六年(公元738年),玄宗策封其首領皮邏閣為越國公,后又封為云南王,允許世代承襲王位。
殿內響起了一片抽泣聲
這時,門又開了,鄭回走了進來,屋里的頭領們全都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。
鄭回目不斜視,表情嚴肅地走到唐使面前,鄭重地跪下行禮,口稱"唐臣鄭回,參見大唐的使臣。"異牟尋趕緊從唐使身邊走開,避開老師的大禮,其余的頭領們站在一旁,更是目瞪口呆。
鄭回在南詔的地位極高。他身為王室三代的老師,又是南詔最有威望的宰輔,所以南詔舉國上下都尊敬他。今天鄭回居然對唐使下跪,眾頭領們倒吸一口涼氣面面相覷,對大唐的威儀有了刻骨銘心的體會。
接下來唐使開始宣讀詔書,南詔君臣跪下聽旨。異牟尋總覺得有些心虛,情不自禁地往四周看,生怕吐蕃人隨時會出現在眼前。
異牟尋生怕吐蕃人出現在眼前
他意識到自己終于實現了多年的愿望,繼先祖之后又成了大唐的臣子時,忍不住淚流滿面。他的這種情緒感染了別人,一時間殿內響起了一片抽泣聲。
等到宣詔完畢,只剩下3個人時,異牟尋問唐使:"請問使者。您在路上有沒有被吐蕃人看到?他們有很多人散居在城里各處。"
不讓一個吐蓄人出城報信
唐使反問說:"這些吐蕃人在南詔干什么呢?"
異牟尋說:"吐蕃與回鶻(回紇于唐貞元四年改名回鶻)大戰于北庭,傷亡很重。吐蕃派使者向我要1萬人去服役,我說只能出3千人,他們回去稟報,不久前又來了,說贊普至少要我出5千人,我還沒有答復…"
唐使想了想說:"我走到王宮門前的時候,的確有吐蕃人攔住盤問,我說我是大唐的使者,來與南詔結盟……"
異牟尋急了,叫道:"您怎能這么說!"
鄭回在一旁笑了,說:"王爺放心!我已讓四軍(南詔兵制,一千人為一軍,分守在城池四面)戒備,不讓一個吐蓄人出城報信。"
不讓一個吐蓄人出城報信
唐使接著說:"您不放心嗎?不如將城里的吐蕃人通通殺掉!"
異牟尋說:"但是……"
唐使說:"韋皋將軍已按您的要求做了部署,南詔與唐的防線已連為一體……"
鄭回說:"吐蕃連敗于韋節度,現在國內空虛,正是用兵的好時機,王爺既然已上表歸唐,還猶豫什么?"
異牟尋說:"讓我想一想……"
子子孫孫永為唐臣
貞元十年正月,異牟尋委托兒子尋夢湊和5位清平官與唐使在點蒼山神祠中簽訂了盟約。鄭回和異牟尋一起帶領南詔勇士將城里所有的吐蕃人殺得干干凈凈。
等他們完事的時候,神祠中的典禮也接近了尾聲,尋夢湊親筆寫下一式4份盟書。一份藏在神室之中,一份沉入西河河底,一份送進王家祖廟,一份讓唐使帶給大唐天子。
送走唐使,鄭回和異牟尋商量如何對付吐蕃,認為可以趁消息一時還沒有走漏的時機采取突襲。于是便派人通知吐蕃贊普,同意發兵5千。
異牟尋領著數萬精兵緊隨其后,乘吐蕃不備,在神川大破敵軍,攻下16座城池,收降了10余萬兵馬,然后請韋皋派人來接收城池和俘虜,以取信于唐。
韋皋立即將這一捷報上表朝廷。徳宗聞訊大喜,命御史中丞袁滋持節前去冊封異牟尋為"南詔主"。袁滋于貞元十年(公元794年)夏六月進入南詔國境,將一顆"貞元冊南詔"金印交給異牟尋。
將一顆"貞元冊南詔"金印交給異牟尋
從貞元十年到憲宗元和三年(公元808年),南詔與唐的軍事聯盟不斷地擊敗入侵的吐蕃軍隊,南詔的使者不斷地到長安朝貢,南詔的貴族子弟紛紛涌向成都、長安等地求學。
元和三年十二月,異牟尋去世,臨終前留下遺言給繼位的尋夢湊:"要子子孫孫永為唐臣。"
第二年一月,憲宗在長安廢朝3天,以示哀悼。
(編輯 黎平)
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频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