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詩詞賞析590

文 簫聲
《晚晴》,作為一首有寓托的詩,寫法更接近于在有意無意之間的"興",所以顯得特別自然渾成,不著痕跡。
越鳥巢干后,歸飛體更輕
【吟詠《晚晴》】
《晚晴》
唐·李商隱
深居俯夾城,春去夏猶清。
天意憐幽草,人間重晚晴。
并添高閣迥,微注小窗明。
越鳥巢干后,歸飛體更輕。
不露痕跡的寓托
晚晴美麗,然而短暫,然而詩人并不顧它的短暫,而只強調"重晚晴"。從這里,可以體味到一種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暫事物的感情,一種積極、樂觀的人生態度。
細膩的描畫晚晴景物,或許不算太難,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詩人的獨特感受與心境,特別是要不露痕跡的寓托某種積極的人生態度,使讀者在思想上有所啟示,這就需要詩人在思想境界和藝術功力上都"更上一層樓"——
一個人深居簡出,
過著清幽的日子,
俯瞰夾城,春天已去,
正值清和氣爽的初夏。
老天爺同情那幽僻處的小草,
人世間也珍惜著傍晚時的晴天。
久雨晚晴,樓閣之上憑高覽眺,
視線更為遙遠。
夕陽的余暉低透小窗,
閃現一線光明。
南方鳥兒的窩巢已被曬干,
傍晚歸巢時,
飛翔的體態格外輕盈。
天意憐幽草,人間重晚晴
夾城、微注、越鳥
夾城——城門外的曲城。幽草——幽暗地方的小草。并——更。高閣——指詩人居處的樓閣。迥——高遠。微注——因是晚景斜暉,光線顯得微弱和柔和,故說"微注"。越鳥——南方的鳥。
入桂幕前后
李商隱自開成三年(838)入贅涇源節度使王茂元(被視為李黨)以后,便陷入黨爭的狹谷,一直遭到牛黨的忌恨和排擠。
宣宗繼位,牛黨把持朝政,形勢對他更加不利。他只得離開長安,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。鄭亞對他比較信任,在幕中多少能感受一些人情的溫暖;同時離開長安這個黨爭的漩渦,得以暫時免受牛黨的白眼,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。
并添高閣迥,微注小窗明
正因為這樣,詩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、越鳥喜歸干巢之感。
(待續)
(編輯 黎平)
国产高清亚洲精品视频


















